蒋达清:痴心数学三十载,联年入选“高被引”
发布人:赵倩  发布时间:2022-11-11   浏览次数:10


 “生活中,他低调、内敛;工作中,他富有激情,视野宽阔,能洞察学科发展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方向。”这位在9999js金沙老品牌应用数学系党支部书记张建松口中的“标准的科学家”就是我校劳动模范、9999js金沙老品牌教授蒋达清。

专注执着,交叉学科“展身手”

同往常一样,在清晨时分蒋达清就来到了办公室,研究了几个月的问题终于被他化解为简单的基础算法,大学期间扎实的基础每到这个时候都能派上大用场。蒋达清很快专注其中,看起来枯燥的数学符号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起来。凭借着这份过人的专注和执着,蒋达清在数学科研领域埋头苦干,一干就是三十年。

2003年到2006年读博期间,蒋达清就定下目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为此,他三年如一日的潜心科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06年发表《随机微分方程中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问题》,这篇论文被评为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并对认识和理解统计学在随机微分方程中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作用机理提供数学基础。此后,他继续研究随机微分方程这一领域,并带出了一个团队,开辟出学科的新方向。

科研路上常常会遇到“瓶颈”,谈起如何解决时,蒋达清笑道:“一句话,不吃饭、不睡觉、连续干。”在研究微分方程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这一领域时,蒋达清就曾遇到瓶颈,因为当时国家研究随机微分方程表示的随机生物数学模型和传染病模型的人很少,可参考的文献寥寥无几。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从一维随机Logistic方程(人口模型)这种简单基础的关键问题做起,一边搞研究,一边积累经验,每天不眠不休,就连吃饭脑子里也在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花了半年时间终于写好了《一维随机Logistic方程的参数估计问题》论文,紧接着又审核了两年。“那段时间是相当艰苦的,但是所有的困难最后都熬过来了。”谈起往事,蒋达清感触很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蒋达清于2008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获第五届秦元勋数学奖,以第一完成人获2015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持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目前,已有110篇论文发表在SCI检索杂志上。2014年至2017年,更是连续四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谈及感悟,蒋达清稍加思索:“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要贵在坚持,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蒋达清看来,生物数学这一研究领域还有很多空白,他还会和同事、学生们一起,继续努力,肩负起自己的科学使命。

言传身教,哺育学科“生力军”

夜幕渐渐降临,博士生高苗苗还在文理楼和自己的老师蒋达清讨论科研问题,由于以前学的并不是随机微分方程方向的,所以一个问题问三四遍是常有的事,即使讨论到深夜,蒋达清的脸上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耐心”、“随和”是学生们提起蒋达清时用到最多的词。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非常没有信心,觉得这门课太难了。”刚接触到蒋达清教授的《常微分方程》双语课程的本科二年级学生李昂斐,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伴随着循序渐进教学进程和课外知识的讲解,她不断增强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在解释理想完美曲线与现实波动曲线的差异性时,蒋达清以“白噪声”为例,通过方程的转化,形象生动地阐释这一理论,使得李昂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激发。“老师上课非常注重板书,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还经常给我们讲授课外知识,我现在已经爱上这门课了!”对于蒋达清的授课方式,李昂斐表示受益匪浅。

在我看来,我校学子实力强劲,学习刻苦,但是要在外界的学术交流上多下功夫,不能闭门造车。”为此,每周蒋达清都会组织一次学术讨论班,除了研究生们相互交流科学研究心得,蒋达清还会给在场的学生讲论文和专著。参加讨论的有各个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即使不是自己的学生,蒋达清也一视同仁,悉心指导,传授经验。在蒋达清看来研究生要做好科研,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做好时间规划和管理;第二,要紧跟科技前进的步伐,紧抓科技前沿问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目前,蒋达清共培养了15名博士生和40多名硕士生,其中不少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有6名学生已经评为教授。不少学生回忆起蒋老师都觉得他是一位“严厉又不失温和”的“引路人”,内心充满感激。

对于未来,蒋达清也有着清晰的规划:“继续潜心科研,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希望通过我和团队的努力,不断提升学科实力,开拓新的方向,为学校的‘双一流’贡献一分力量!”

                    (记者 杨安 学生记者 周小卉 于曜铭)